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

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

四、简答题

4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南开大学2016年研]

答:(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是指群体在其规范的基础上,使全体成员情感共鸣、价值定向相同或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量。群体凝聚力既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内在聚合力,也包括群体成员间的内在聚合力。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①群体的目标

成员赞成群体目标,会大大提高群体凝聚力。

②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或互补性

a.同质性,是指成员在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似或类同。在一般情况下,成员在某人或某些方面的同质会使成员感到彼此接近,因而能增强凝聚力。

b.互补性,是指具有异质性的成员在某些方面的互相补充、渗透、交融。如果具有异质性的群体成员之间感到彼此在某个或若干方面能够取长补短时,也会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和密切关系,增强凝聚力。

③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

一般说来,群体对成员各种合理需要的满足度越高,成员的凝聚力越强。

④群体的成熟程度

随着群体的成熟,成功率的不断获得,会不断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5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单比较二者的异同。[统考2015年研]

答: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都属于社会影响,以下是对两者的介绍及比较:

(1)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又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2)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与社会助长相对,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个体自身的工作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3)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

两者都是指他人在场时对个体行为造成的影响。

②不同之处

a.对个体的关注不同

社会助长情况下,他人在场关注的是正在从事作业的个体,观众人数增加,个体的受关注程度增加;社会惰化的情况下,个体被关注的程度随团体规模的增加而下降。

b.他人对个体的作用机制不同

社会助长情况下,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活动动力,这种驱力的增加对作业业绩提高有帮助;社会惰化的情况下,个体所做的努力不被测量,只测量群体的工作成绩,个体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可以不为自己负责任的人,从而使努力下降。

c.影响结果不同

出现社会助长的最终结果会导致个体工作效率提高;社会惰化会使个体在完成任务时付出的努力少。

6什么是评测的晕轮效应?请举例说明。[北京大学2013年研]

答:(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它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所以,晕轮效应也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2)在测评中,考官常常因受到“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完全地考核出考生的测评要素,往往以一时的认识或者从一件事情中所看到的内容来代表全部,有时甚至会做出相反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经常是通过对考生的总体印象的评价进行评分。在填写面试成绩时,75%的考官会先写出对考生答题的总体评分,然后根据印象,对测评要素逐一评分。如果时间仓促,有的考官为了使测评要素得分之和与总分相等而简单地凑数,并不认真考虑某个要素的得分。如某一考官将考生综合成绩评定为80分,在六个测评要素中均按照80%的比例得出相应的分数,可以明显看出是为了凑齐总分。公务员面试是考评考生的综合能力,但在面试过程中,若考生的某个要素特别突出,会对面试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如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又能够归纳成点进行答题,显得其逻辑性强和很有能力,因而掩盖和影响了其他的测评要素,使考官对其印象分较高。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学习网 » 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